時間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——記航空工業制造院先進個人張興振

看航空 2024-05-17 09:55:53

走進航空工業制造院金屬成形研究所的産品展示區,一台龐然大物首先映入眼簾,格外引人注目,這是由18片钛合金寬弦空心葉片組成的CJ-1000航空發動機風扇盤樣件。

“風扇葉片的彎掠外形,像一把圓月彎刀,引人稱奇,而內部更是蘊藏玄機。”航空工業制造院新研發動機葉片攻關小組組長張興振說,“我們采用超塑成形/擴散連接的辦法,實現了空心桁架結構的風扇葉片制造。”如今,張興振帶領團隊踏踏實實,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超塑成形/擴散連接技術領域的高峰攀登。

擁抱新挑戰

10年前,張興振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來到制造院金屬成形技術研究所。面對超塑成形/擴散連接這一全新的技術領域,他開始了擁抱新挑戰的旅程。

從學校理論到工程應用,這是每一個新入職員工需要跨越的階段,但張興振很快就“入門”了。至于“快”的秘訣,張興振微笑著說:“一是有好的師傅帶,二是要多思考”。

張興振依稀記得剛加入钛合金寬弦空心葉片團隊時的場景。空心葉片項目奠基人、現中國航空制造技術研究院院長李志強在科學問題面前,嚴肅且謹慎,絕不容許絲毫偏差;對待年輕科研人員時,充滿關懷與鼓勵:“钛合金寬弦空心葉片制造是一個全新的領域,要敢于思考和質疑,不要迷信任何人甚至學術權威。”這些場景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腦海,也激勵他在這個全新的技術領域裏思索探求,更落實到了他實際工作中的一點一滴。

攻克技術難關

钛合金寬弦空心葉片的研制曾經曆了長期的“冷板凳”過程。2016年5月,經過了十多年的摸索攻關,到了最關鍵的時刻——葉片外形的重新設計優化。接到了葉片設計組的工作邀請後,張興振和項目組成員第一時間奔赴現場,駐設計組長達一個月,每天與設計人員同吃同住,針對制造工藝的關鍵點,依據前期的研制經驗,一一討論梳理,明確詳細的工藝約束和設計原則,立即貫徹落實到之後新一輪的設計叠代中。

在曆經前後共7個版本的模型設計與優化後,CJ-1000钛合金寬弦空心葉片優化葉型與結構設計終于通過評審定版,而對于張興振和他的團隊來說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“戰役”才宣告正式打響。

張興振白天在現場跟蹤生産過程、檢查記錄數據、解決突發問題,保證工藝按要求執行;晚上在辦公室更新計劃、彙報進展、整理數據、識別風險、優化工藝、編制文件。最終,憑借科學的方法、負責的態度和專業間的高效協同,張興振和項目組完成了CJ-1000首台驗證機整機钛合金空心風扇葉片的研制,也標志著空心風扇葉片向著工程化應用邁出了重要的一步。

集衆智攻關

在一次次的挑戰與曆練中,張興振不斷成長爲钛合金寬弦空心風扇葉片項目的工藝負責人。

2023年,在空心風扇葉片研制中,面對節點臨近攻關周期異常緊張的情況,作爲新研發動機葉片攻關小組組長,他的壓力不言而喻。更高空心率的葉片制造過程之初,給了他和團隊一個始料未及的“下馬威”,第一輪葉片制造完成後性能測試不理想,他立即聯合失效分析團隊,從設計、制造、試驗各個環節入手,分析可能的原因,梳理成千上萬的數據記錄,排查、捕捉每一個異常,組織開展驗證試驗。最終,在集衆智攻關下,找到了原因所在,經過兩輪設計、工藝叠代後,突破高周疲勞關鍵技術,使CJ-2000空心風扇葉片的研制任務終于落地。

張興振始終堅信“時間不會辜負每一份努力”,只要認定目標、堅持不懈,就一定能在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征程上實現更多突破,取得更大成績。

(文字/朱珊)

0 阅读:4